发现贺慕群,发现用线条和色彩讲述的文化交流故事

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4-10-21 29 0

昨天,“发现贺慕群”展览在中华艺术宫开幕,贺慕群被称为“继潘玉良之后华裔杰出的女画家”。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、贺慕群诞辰100周年,展览是对贺慕群艺术生涯的全新解读,也是对中法文化交流的一次深情致敬。展览首度展出从未与观众见面的《无题》一作。艺术家家属还向中华艺术宫捐赠了两件描绘中国式盆景的“花木系列”佳作,这是贺慕群及其家属第五次向馆方倾情捐赠重要作品。

发现贺慕群,发现用线条和色彩讲述的文化交流故事

无题,贺慕群1971年作品

贺慕群用画笔连接了中法两国的艺术,用色彩和线条讲述了一个跨越国界文化交流的故事。贺慕群祖籍宁波,曾在圣保罗、巴黎、上海等地生活。她在不惑之年“留学”法国,在私人画室“大茅屋” 勤学苦练,是自学成才的职业艺术家。1968年贺慕群以油画《玩具系列》荣获法国妇女沙龙展大奖,在巴黎艺术界立足,随后常应邀在欧洲各国参加展览。

“发现贺慕群”展览以与贺慕群休戚相关的三个城市——圣保罗、巴黎、上海为线索,通过大量作品展现贺慕群的艺术生涯,这些城市不仅是她生活的地方,也是她艺术灵感的源泉。从早期的《玩具系列》到晚年的《无题》,观众可以跟随贺慕群的足迹,感受她艺术风格的演变和成熟,以及她与中法文化交流的深厚联系。

发现贺慕群,发现用线条和色彩讲述的文化交流故事

玩具系列,贺慕群1970年作品

展开全文

贺慕群在海外的艺术生活,特别是在巴黎“大茅屋”画室的学习经历,在第一篇章“求艺海外”得以呈现。1965年她来到巴黎,墨西哥、巴西绘画艺术中那热烈的感情、概括的线条、强烈而近乎平涂的色彩,都给慕群的画以深刻的影响,让身在巴黎的她心中依然维系着南美情结。在巴黎开放自由的“大茅屋”画室,贺慕群每日练习素描、速写,勤奋作画,建立自己的艺术个性和风格,获得巴黎艺术界认可。

第二篇章“巴黎成就”中,可以看见贺慕群在巴黎荣获大奖,成绩斐然,形成独具代表性的风格和体系,如《玩具系列》《静物系列》《人物系列》都在本次展出作品之列。热烈的色彩、粗犷的用笔和凝重的体块展现了贺慕群综合的、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能力,饱含她对于生命与日常生活的挚爱。

发现贺慕群,发现用线条和色彩讲述的文化交流故事

花木系列,贺慕群2000年作品

第三篇章“海上归来”展现了贺慕群晚年回归上海前后的创作,以及她与其他中法交流艺术家作品的对话。上海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策源地,自20世纪以来,大量艺术家在回国后选择上海作为探索艺术道路的实验地,推动上海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中心。上海既是这位现代艺术家艺术学习的摇篮,也是她回归的故土,上海的开放姿态和文化包容性启迪了贺慕群,也打动了贺慕群,她怀着对这座城市和人民的热爱,将百余件作品无私捐给上海美术馆。

本次由家属捐赠的作品是贺慕群的纸本油彩作品,墨和油彩混合在纸本上形成流动的笔触,老辣而简练,也是其晚年在绘画创作技法上的一次创新尝试。

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、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:“今天我们重温贺慕群的艺术,不仅要探究她的艺术成就和时代价值,更是要用艺术传承城市文脉,弘扬城市精神。”

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主办,刘海粟美术馆支持。

(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)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