套现230亿失败,李嘉诚卖港口,央企拿到话语权,外交部火速回应

Connor 火币官网 2025-08-13 3 0

近日,据《金融时报》消息,中远集团寻求在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出售全球港口交易中,获取 20% - 30% 的股权 ,此新闻瞬间引发广泛关注,也将李嘉诚出售港口这一事件再次推到公众视野前。

套现230亿失败,李嘉诚卖港口,央企拿到话语权,外交部火速回应

回溯至 2025 年 3 月 4 日,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,称与贝莱德 - TiL 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,计划以 228 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 1657 亿元)的价格,出售其全球 43 个港口资产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港口资产中,包含了巴拿马运河两端极为关键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,这两个港口的特许经营权至 2047 年,并且承担着全球 6% 的海运贸易量,其中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高达 21%。

消息一经传出,舆论瞬间哗然。3 月 13 日和 15 日,《大公报》先后发表《莫天真 勿糊涂》和《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》两篇评论,对李嘉诚出售港口行为提出告诫,国务院港澳办官网也接连转载这两篇评论。各界纷纷意识到,此次交易并非简单的商业行为,其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损害国家利益的风险。在舆论压力下,中方开始介入。3 月 28 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表示,会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;随后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强调,长和集团出售港口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审查。

面对中方的介入,李嘉诚方面不得已将出售日期推迟。不仅如此,为推动交易进行,李嘉诚开始计划邀请中国内地投资者加入买方阵营。近期,央企中远集团表达诉求,要求在港口交易中获得至少 20% 的股权。若中远集团这一诉求得到满足,即便港口交易完成,中方在港口运营中也将拥有强大话语权。如此一来,美国财团想要掌控港口、进而对中国海上贸易 “卡脖子” 的企图将难以实现。要知道,美国一直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虎视眈眈。

套现230亿失败,李嘉诚卖港口,央企拿到话语权,外交部火速回应

展开全文

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后不久,就曾宣称中国在控制巴拿马运河,甚至高调表示美国要 “收回” 控制权,必要时不惜动用军队;美国务卿鲁比奥也首次外访便前往巴拿马施压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若美国财团掌控巴拿马运河港口,中国每年约 20% 经过巴拿马运河的海上贸易将面临巨大风险,海上贸易主动权很可能被美国拿捏。

在交易推进过程中,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:最初的买方和卖方虽同意中远集团加入,但提出条件,即中远集团即便持股,也只能持有 43 个港口中 41 个港口的股份,巴拿马运河上的两个关键港口,中远集团不得染指。这一条件背后,清晰地暴露了美国的真实目的 —— 获取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。在美国看来,一旦掌控巴拿马运河,在打击中国海上贸易方面将占据极大优势。然而,中国绝不可能答应这样损害国家利益的要求。

此时的李嘉诚,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。若坚持出售港口,不答应中远集团诉求,国家层面这一关显然难以通过;若停止交易,不仅要向美国财团支付巨额违约金,还可能面临特朗普政府采用其他强制手段抢夺巴拿马港口的局面。

套现230亿失败,李嘉诚卖港口,央企拿到话语权,外交部火速回应

回顾整个事件,李嘉诚犯了两大严重错误。其一,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的当下,为实现自身资产 “落袋为安”,选择出售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 43 个港口。这一行为严重忽视国家利益,要知道中国大量海上贸易依赖巴拿马运河,一旦美国控制相关港口,中国海上贸易将受到极大制约,李嘉诚此举无疑是在损害国家利益,讨好美国。其二,在官方定调、媒体劝告之后,李嘉诚依然选择继续推进港口出售交易。即便同意引入央企,他仍试图将资产打包出售,未充分考虑中方在关键港口的权益,最终导致如今骑虎难下的局面。

针对长和出售海外港口资产一事,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,中国政府将依法进行监管,坚决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,维护市场公平公正。这一表态掷地有声,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。

从李嘉诚出售港口事件可以看出,“有国才有家” 绝非一句空话。商人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,必须兼顾国家利益。一旦忽视国家利益,最终不仅可能商业利益受损,还可能沦为他国博弈的棋子。此次事件也为众多企业和商人敲响警钟,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,唯有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评论